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9月11日消息,气囊汽车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展开召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时存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安全将自2020年9月14日起召回以下车辆,隐患共计16304辆。本田
本次召回涉及的辆进车辆包括: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1997年3月17日至1999年12月1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雅阁(ACCORD)、思威(CR-V)、口及里程(LEGEND)、国产LOGO、气囊汽车奥德赛(ODYSSEY)汽车,展开召共计5918辆。时存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1998年10月24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生产的安全部分国产雅阁(ACCORD)汽车,共计10386辆。隐患
消息显示,本田此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因安全气囊供应商制造缺陷,驾驶席气囊的含非叠氮化钠的气体发生器(NADI型)的防潮措施不完备。使用过程中在温度及湿度反复变化等的影响下,气体发生剂受潮变质,可能造成气囊无法正常展开,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善后的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挂号信或快递等方式通知相关用户,同时广汽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也将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用户。用户可拨打广汽本田客户服务热线:400-830-8999或800-830-8999(仅限固话用户)及广汽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热线电话进行咨询。此外,也可登录网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
责任编辑:50Copyright © 2002-2017 山东中华发电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20-123456789
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邮箱:admin@aa.com
友情链接:
江苏启动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福建省特检院:筑牢安全防线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北京昌平:135工作法确保餐饮防疫复工两不误
深圳发布宝马汽车消费评价指数排行榜
口罩玩具为重点!河北启动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吉林省加强防疫物资监管 严打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新业态持续发力 新消费潜力释放“五一”节日市场扩量升级看点多
广西发布药品零售企业远程药学服务规范
广西南宁市场监管局约谈13家农贸市场
京津消协邀请您免费检测车内空气质量 入选可获600元车补
慎选这4家公司 深圳市消委会发布家政行业排行榜
大佬带货掀抢购风潮 旅游直播能走多远?
打造舒适消费环境!“头脑风暴”引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
让公筷公勺成为标配 福建厦门把好舌尖上的防疫关
福建出台规则规范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行为
陕西西安市为17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授牌
让公筷公勺成为标配 福建厦门把好舌尖上的防疫关
湖南举办“凝聚你我力量”消费维权年主题征文比赛
安徽:专项整治防疫用品认证违法违规行为
不要乱点击!微信红包也有假 别贪小利吃大亏
安徽召回11批次缺陷口罩
强制跳转启动、关联启动 我的手机App我咋管不住
无证销售口罩被罚18万元 山东公布一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
口罩4项目不合格被罚没5.2万元
福建泉州:警示告诫经营主体 规范价格行为
河北省消保委倡议:经营者诚信经营 消费者理性消费
新业态持续发力 新消费潜力释放“五一”节日市场扩量升级看点多
河北省消保委倡议:经营者诚信经营 消费者理性消费
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江宁督督”打造基层监管服务新模式
常见病在家就能看 大连推出远程诊疗医药服务
助力“六稳”“六保” “上海品牌”认证实现新跨越
自热火锅成新网红 发热包破损频发投诉
用工业松香加工肉制品被判刑 山东公布一批食药安全违法典型案例
无证销售口罩被罚18万元 山东公布一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
福建省特检院:筑牢安全防线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深圳举办“认证认可——助力食品安全、提振消费信心”直播访谈
天津市场监管委开展节日安全检查调研工作
天津: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野生动物监管力度
广西阳朔保障洪灾后食品安全
自热火锅成新网红 发热包破损频发投诉
广西发布药品零售企业远程药学服务规范
守好食品“防疫关” 福建责令800余家经营主体整改
福建:一季度检验2.8万余台住宅电梯
广西开展打击侵权假冒“铁拳2020”专项行动
广交会知识产权投诉纠纷数量呈下降趋势
湖南举办“凝聚你我力量”消费维权年主题征文比赛
助力“六稳”“六保” “上海品牌”认证实现新跨越
让公筷公勺成为标配 福建厦门把好舌尖上的防疫关
上海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买到“早产”电池!是打码失误还是行业潜规则